辰颐物语:湿冷的冬天来临,上海柑橘类获得丰收
辰颐物语讯 转眼间,上海迎来了湿冷的冬天,郊区6万亩柑橘依次成熟,新一年的甜蜜盛宴就此开启。据报道,历经去年“小年”低谷之后,今年沪产柑橘迎来丰收的“大年”,预计产量达13万吨,较去年增长20%左右。柑橘,与桃、葡萄、梨并列上海地产水果的四大“当家花旦”。上海市种植面积约6万亩,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崇明三岛,少量分布在浦东、金山、奉贤等区。
品种方面,宫川、尾张两种温州蜜柑是最早成功在上海“落户”的柑橘之一,目前占到上海柑橘年产量的九成以上,且均属于宽皮品种,易于剥皮,也没有果核。
辰颐物语了解到,今年宫川、尾张等为主的沪产柑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已稳定达到11%。上海市林业总站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这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上海实属不易,11%相当于全国平均偏上的水平,上海周边省份种植的柑橘,一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也就在12%、13%。崇明每年都有出口加拿大、东南亚等地的柑橘,按进口国的要求,这些柑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必须不低于9%,比对这个标准,上海大部分柑橘已经甜出不少。
据悉,伴随当地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,将更有利于柑橘糖分积累果。目前上海现有6万亩的柑橘种植面积中,约有1000亩种植了红美人、沃柑、春香、美国糖橘、不知火等中晚熟杂柑品种。其中,红美人是近年的“网红”柑橘,因化渣性好,口感类似果冻,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在12%以上,又被称为“果冻柑橘”,目前每斤市场售价普遍在20元到30元左右,相比沪产宫川、尾张一般每斤2元到5元左右的价格,要高出许多。
此前,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还召开了柑桔产业转型研讨会。据辰颐物语小编了解,本次大会由上海市果业产业技术体系、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委员会联合主办,上海市柑桔研究所、上海市果业产业技术体系崇明试验站(区林业站)、上海前卫柑桔有限公司、上海橘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。来自上海市、区各级领导,相关企事业单位嘉宾等出席了研讨会,会议邀请柑桔研究专家及科技工作者、企业、种植大户、农技员代表为上海柑桔产业战略转型与健康快速发展把脉开方。
《崇明世界等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》中明确要打造生态农业高地,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绿色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;明确在牢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,推进改革创新,大力实施“生态+”发展战略,积极发展生态经济;明确要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,确保崇明地产农产品绿色优质。
今年,崇明还打造区域公共品牌“崇明金沙橘”,从绿华、长兴、横沙等乡镇筛选出3800亩高品质橘园,作为重点示范基地,邀请农业专家全程技术指导,从品种、品质、品牌等方面入手,使柑橘的口感、外观和安全都更符合上海市民的需求。
此次上海柑桔产业转型研讨会的召开,牢牢基于上海柑桔产业发展回暖现状及《崇明世界等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》的战略指导。会议上柑桔研究专家及科技工作者、企业、种植大户、农技员代表分享了柑橘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,并就上海柑桔产业发展,方向、问题及措施,柑桔产区的发展模式和理念更新等问题展开讨论。
近两年,在各级政府和科技单位的关心与支持下,围绕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,部分柑桔龙头企业率先进行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的调整,并利用温室发展少量以“红美人”为首的优质杂柑,加强采后处理和品牌打造力度,上海柑桔产业已现回暖趋势,2017年以来产销一路看好。
可惜由于上海位于中国柑橘产区的北缘,冬季较为寒冷,许多柑橘都无法成功越冬,这其中包括红美人。为此,林业专家和橘农们需在春季时开展疏花、疏果,实施生草栽培、宽行密株栽培,在夏肥时增大了有机肥的使用量和病虫害优化防控技术,使其病虫害发生情况较轻,以饱满的姿态进入冬天;在寒冷的冬季,则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避冻防护。一些农场还引入了反光膜,可以增加光照度,并有效控制地表水,从而进一步提升果品的色质与甜度。
红美人等中晚熟杂柑品种的不断壮大,还能延长上海的品橘期。专家表示,宫川、尾张等温州蜜柑10月底11月初上市,最多售卖到下个月中上旬,此时,中晚熟杂柑品种正好成熟,补上宫川、尾张的空缺,并持续售卖至明年1月甚至春节后。
我也留言